• 图片0

    • 首页

    • 信息公开

    • 新闻中心

    • 公益项目

    • 关于我们

    • 公益捐赠

    • 志愿者

      文章详情

      传承和发扬塞罕坝“绿色丰碑”

      发布时间:

      来源方式:原创

      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时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党员干部要用好塞罕坝精神这个“传家宝”,从中获取精神滋养,汲取奋进力量,在新时代创造新的“绿色丰碑”。

      牢记使命,矢志不渝,坚守绿色理念。林场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一干就是13年,带领塞罕坝人完成造林54万亩,直至病逝也要将骨灰洒在塞罕坝,与这里的一草一木相伴,永远做塞罕坝的守护者。一代代塞罕坝人听从党和国家的号召,不惧风沙、不畏严寒、不惜生命,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以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心中的绿色信仰、扛起了神圣的职责使命,筑起令世人赞叹的绿色丰碑。党员干部应将塞罕坝建设者们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足岗位、勤勉工作,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和决心,坚守绿色理念,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增强本领、提升能力,坚定不移做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艰苦创业,矢志奋斗,铸就绿色奇迹。一副望远镜、一个记录本、一部电话机,每15分钟瞭望报告一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塞罕坝建林场近60年以来,超过20对夫妻值守望海楼,从未发生过一起火灾。看似平凡枯燥的每一次简单重复,凝聚了塞罕坝人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作风,一棵树、一株草、一片瓦体现了塞罕坝人一点一滴的行动、一朝一夕的付出,展示了塞罕坝人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做的决心,115.1万亩的广袤林海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共产党人艰苦创业的政治本色,始终保持革命加拼命的“狠劲”、拼命干革命的“韧劲”、敢为人先的“闯劲”,攻堡垒,夺关隘,不断跨越新的“雪山”“草地”,攻克新的“娄山关”“腊子口”,续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新篇章。

      绿色发展,矢志从严,实现绿色富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的塞罕坝林场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生态环境保护这个“国之大者”,从优化产业布局、完善环保设施、淘汰落后产能、新上生态项目等方面从严把控、严格审查,坚决守牢“源头”地,扎紧“入口”处。加强常态监管,树牢绿色发展,让齐抓生态的理念根植于心、共同保护的实践外化于行,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全民共享,高质量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自觉做绿色的播种者和守护者,创造出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的新农村美丽家园,让群众生活温度与质量大幅度提高,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长宁县党校  冉卫平)

      版权所有  《环球时报》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100161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4145号电话:010-65369552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  邮编:100026  技术支持: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