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2024年8月15日-19日,“阳光起点:十万农村婴幼儿入户养育指导行动计划”个人发起人与部分企业捐赠代表、儿童早期发展领域专家学者、媒体记者一道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探访基金会“慧育中国:山村入户早教计划”在吉木乃县开展情况。
吉木乃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准噶尔盆地北缘、萨吾尔山北麓,额尔斯河南岸,为典型的边境县,西与哈萨克斯坦交界,南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为邻,总面积7145平方千米。
这里隶属于阿勒泰地区,汉族、哈萨克族、回族、维吾尔族等22个民族在这里定居。这里是影视剧《我的阿勒泰》拍摄地,人类在这里种下了新疆最早的小麦,升起了新疆第一缕炊烟。
在震撼人心的自然景观之下,由于地处边陲、居住分散等原因,吉木乃县也面临较大的儿童发展困境。
2017年年初,基金会与吉木乃县合作启动“慧育中国”入户早教计划。七年来,项目覆盖全县6个乡(镇)41个行政村和186团1个社区6个连队,累计2299名家长和婴幼儿从中受益,培养了91名提供儿童早期发展项目服务的督导员和育婴辅导员。
随着基金会启动“阳光起点行动计划”,儿童早期发展获得社会各界关注。“慧育中国”的模式在祖国偏远边陲地区是如何落地的?对新疆孩子的干预效果如何?社会各界应如何携手帮助吉木乃更好地实现早期发展?
带着这些问题,“阳光起点行动计划”第一期发起人来到吉木乃县,深入了解“阳光起点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
走进吉木乃
8月15日清晨,探访团队一行从北京启程,上午11时许落地阿勒泰雪都机场。
在接下来几天的行程中,从参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慧育中国项目办公室,到观摩督导员家访员集体备课;从观摩入户家访以及集体活动,到倾听已“毕业”孩子们的心声,发起人对“阳光起点行动计划”有了系统深入的了解。
新疆地域辽阔,从机场前往吉木乃县,需行车近四个小时。一路上,基金会领导与项目官员们抓紧时间,向同行的发起人、企业捐赠人与记者们介绍“阳光起点行动计划”在吉木乃的落地情况。
“在影响孩子发展的因素中,基因占比大约为30%,环境占比约为70%。在语言、社会情感等方面,环境的影响更加突出。‘阳光起点行动计划’建立了包含‘一个理论、一套教材、一支队伍、一套管理体系、一个监测系统’五大方面在内的试点体系,形成了党委主导、政府主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全员干预的工作机制,有效帮助提升孩子们在语言、认知、社会性等方面的能力,也希望更多人能加入到‘阳光起点行动计划’的队伍中来。”
抵达吉木乃县后,探访团队参观了吉木乃县妇幼计生服务中心及“慧育中国”项目办公室。
吉木乃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任阿依努尔·托合塔汗长期参与项目工作。阿依努尔告诉探访团,目前吉木乃县共有受访儿童388名、督导员和育婴辅导员40名。
“七年来的项目早教干预,在吉木乃县取得了显著成效,家庭养育环境明显改善、受访儿童健康质量明显提升,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均低于全国贫困地区农村儿童平均水平,受访儿童智力发育提速,前后变化显著,从干预前的胆小怕生、内向孤僻、寡言少语、动作迟缓,转变为目前的性格逐渐开朗活泼、动作逐渐精细敏捷、语言词汇逐渐丰富。”
“阳光起点”育婴辅导员
在吉木乃,“阳光起点行动计划”的发起人通过集体备课观摩环节第一次接触到了项目一线人员。
吉木乃县的团队由包括30名家访员、8名督导员、1名总督导、1名督导助理组成。他们通过“入户指导”模式,年复一年服务于这片土地上0-3岁的农村孩子们。
督导员和育婴辅导员是怎样一群人?他们如何开展工作?这要从“入户指导”谈起。
“入户指导”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慧育中国:山村入户养育计划”探索的干预方式。由经过培训、本地招募的村级育婴辅导员为照护人提供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的入户养育指导服务。此外,每4-6个育婴辅导员配备一名督导员,每个县配备一名县级总督导,负责组织项目例会,对育婴辅导员和督导员进行指导管理。
这些育婴辅导员通常是从村中选拔初中学历以上的女性担任。她们中有人是因为喜欢小朋友而加入,有人起初是为了补贴家用,还有人来自曾经接受过家访的家庭,但无一例外的是她们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这些人共同组成了这一支有爱心、负责任的稳定家访员队伍。
观摩结束后,卢迈提出希望育婴辅导员逐一介绍自己的情况,发起人们也饶有兴致地与育婴辅导员进行了交流。
上海纽约大学校长童世骏开宗明义,询问育婴辅导员项目发展和自身发展有什么不足,需要什么帮助?
“希望能多组织一些专业培训,多出去看看世界。”
“希望城市户口家庭困难的孩子也能加入家访。”
“现在的绘本外皮普遍有些硬,希望绘本的外皮能更柔软一些,不要伤害到孩子。”
育婴辅导员们质朴的发言令人动容。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研究院技术顾问杨一鸣表示,“阳光起点行动计划”在吉木乃县开展过程中的一大优势在于家访员队伍相对稳定。
“吉木乃县家访员平均从业年龄在5-6年以上,这点令我非常欣慰。从国际上看,家访队伍的稳定性对家访项目成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开展更大范围养育指导的重要基础。在这次的观摩中,可以看到家访员是如何通过和家庭配合,给孩子们带来更好的养育辅导的。”
用入户家访开启孩子们的笑颜
在齐阔尔加村的萨亚拉·马哈提家,三岁的萨亚拉远远地看到育婴辅导员后,跑出来牵起辅导员的手,甚至没有注意到跟在育婴辅导员后面的探访团成员。
但探访团成员看到了萨亚拉脸上纯真的笑容和依赖。对“慧育宝宝”来说,育婴辅导员是他们在家人之外最亲近的人,一些孩子和家长叫她们“慧育妈妈”。
两年多以来,育婴辅导员米兰古丽陪着她玩玩具、读绘本,用适合萨亚拉月龄的教具上课,在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如今萨亚拉在认识颜色、数字、动物等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性格也十分活泼开朗。
当天,育婴辅导员带来了新玩具,小萨亚拉自信地钓起一条条小鱼,数了起来:“一、二、三……”,育婴辅导员一边夸赞着她的进步,一边带她熟悉小鱼的颜色:“真棒,我们又钓到了一条绿色的小鱼!”
像萨亚拉一样,许多哈萨克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入户家访逐步接触汉语沟通的语言环境,家访成为了推广国家通用语的渠道。杨一鸣认为,家访所塑造的双语环境,能够为孩子长期发展带来积极作用。
“在0-3岁阶段,最关键的是让孩子有探索的空间,其中语言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际研究显示,会双语的孩子会更聪明,更擅长解决问题。对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的孩子来说,学习哈萨克语加上汉语,能丰富他们的语言环境,为他们的成长带来更积极的作用。”
中金公益基金会理事、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前合伙人郝荃也谈到,家访的所见所闻让她感受到了家访员的认真态度和家访为孩子及其家庭所带来的喜人变化,令人欣慰。
"我看到项目给当地家庭带来的巨大变化,留守儿童的妈妈因为担任育婴辅导员回到了孩子身边,这对一个家庭是非常重要的。我也看到了孩子在家访前后的不同,通过寓教于乐,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家访员认真的态度让人放心。"
“慧育宝宝”们长大了
“我喜欢老师带来的玩具和很多知识。”
“我喜欢所有的老师。”
回顾起幼时接受的入户家访,已经“毕业”的慧育宝宝们说道。成长初期的家访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是和育婴辅导员们的情谊,更是他们长远发展的助力。
大量科学研究证明,0-3岁是儿童脑部发育的黄金期,大脑的神经元在这一阶段迅速生长,早期干预能够进一步激发大脑的潜能,让孩子从语言技能、情感发展,到运动能力和社会关系探索方面得到提升,帮助孩子的智力发展和人格发展。
2017年至今,7年过去了,千名孩子从慧育“毕业”,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在吉木乃县,六个当年曾经接受入户养育指导的宝宝阿合娜尔·哈纳提、布丽德尔什·瓦提汗、萨亚·瓦提汗、艾比克·海拉提、米热吾提·特列吾别克、恩珠·热合曼为发起人合唱了歌曲《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这些孩子最大的9岁,最小的只有5岁,他们“毕业”的年份从2018年到2023年不等,但如今都成长为了自信、活泼的“大孩子”。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蔡建华指出,对边陲地区,尤其是牧民家庭而言,入户家访工作并不容易,许多家访员还需要骑马到牧民的毡房中为孩子提供服务,她们是“最可爱的人”。同时,要继续思考如何为这些家庭提供更好的支持,让更多“慧育宝宝”阳光成长。
“吉木乃地处祖国边陲,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只有每平方公里5.4人。一些牧民家庭一年四季要去不同的牧场放牧,很远,两百公里,即使开车也要两个小时。对于这样一些家庭的孩子如何服务,如何让他们在生命的早期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村一园”在吉木乃
在萨尔乌楞村的边境幼儿园里,发起人一行见到了阿亚拉·木拉提,2012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一村一园:山村幼儿园计划”在吉木乃开设了17家山村幼儿园,阿亚拉曾就读的别斯铁热克乡中心幼儿园就是其中之一。
“一村一园”项目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利用农村闲置校舍等资源,在当地聘请志愿者老师,形成了以“分散设点、就近入园、成本可控、质量保障”为特点的村一级学前教育普及模式。
在山村幼儿园里,志愿者老师使用汉语和哈萨克语同时教学,将汉语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让阿亚拉和同班的许多孩子一起逐渐掌握了普通话。
进入小学,阿亚拉逐渐被优美的古诗词吸引,并在一遍遍朗诵中背诵和积累。今年春天,14岁的阿亚拉·木拉提身着美丽的哈萨克族服饰,参加了《2024中国诗词大会》。
在这次见面中,阿亚拉向发起人提起,她最喜欢的诗人是李白,如今自己即将进入高中,未来希望成为一名语文老师,把诗词的魅力传递给更多小朋友。
现在,吉木乃县学前三年入园率已达到100%,实现了全县适龄幼儿入园全覆盖,保证当地所有孩子都能获得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
阳光未来,我们携手同行
“阳光起点行动计划”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探访团队与阿勒泰地区行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分别进行座谈,就进一步拓展“阳光起点行动计划”影响力、推动自治区儿童早期发展进行沟通。
在与新疆自治区政府举行的座谈会上,探访团队与自治区教育、卫健、妇儿工委等等相关部门进行了深入交谈,共同探讨了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在新疆地区的实践成果。
在座谈会上,发起人们分享了国际视野下的儿童发展项目经验,强调了早期教育对儿童成长的深远影响,并提出了项目推广与政策倡导的建议。
自治区政府代表则介绍了新疆在儿童健康和教育领域的进展与挑战,表达了对阳光起点行动计划进一步扩展的支持,探讨了将项目纳入国家政策的可能性。
童世骏校长表示,在短短几天内,他亲眼目睹了“阳光起点行动计划”在吉木乃的实施情况,现场见证了参与各方和受益对象的精神面貌,并大致了解了项目成功背后的努力和艰辛,这段探访活动是一次难得的学习经历。
“‘阳光起点行动计划’的直接效果是促进零到三岁的幼儿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潜力,其间接效果是推动孩子所在家庭和社区的文明和谐,提升孩子家庭所在群体和地区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也以一种特殊方式对接“后小康社会”阶段的国家发展目标,落实国家的地区发展战略和向国际社会的承诺。
‘阳光起点行动计划’已取得的成功,说明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一样需要有科学指导,促进儿童早期发展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说明只要找准工作抓手、明确各方责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超越特殊利益、协调不同目标的制度优势,可以转变为切实的实践效果;也说明只要虚心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我们是可以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许多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案例的。”
中金公益基金会理事;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原首席执行官毕明建谈到,他曾经在世界银行工作,对儿童营养和早期发展方面投入了很多关注,并在此过程中意识到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政策有待完善。现在,从毕节到吉木乃,能够明显感受到基金会项目对西部农村地区儿童的积极影响,无论是从数据支撑还是直观感受来看,“慧育中国”入户家访模式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
“慧育中国”入户家访
“教育是对农村地区最高回报的投资,尤其是儿童的早期教育。一直以来,基金会都在这方面走在前面,‘慧育中国’的成功模式不仅有数据支撑,此行中更是能直观感受到0-3岁儿童因为入户家访带来的积极改变。
相信凭借我国政府高质量的行政管理水平和执行能力,有希望将‘慧育中国’模式从吉木乃推广至省市级和全国范围内,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儿童早期发展政策。”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白钰认为,依托基金会的团队优势、平台优势和各方力量的支持,“慧育中国”逐步发展成中国农村儿童早期发展工作的典型和示范样板,是中国推动农村儿童早期发展事业的重要力量。
“农村儿童早期发展不仅关系到儿童健康成长和家庭发展,更是经济社会有序发展的必要保证——这不仅是一个慈善事业,更是我国当前亟待应对的社会议题。
推动农村儿童早期发展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切实发挥社会对家庭发展的支持作用,促进儿童高质量发展,最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需要更多的部门、更多的人去了解、去支持、去参与。
正如育婴辅导员提到的“希望绘本的外皮可以柔软一点”,面对孩子,我们的心总是柔软。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晋认为,给孩子们被呵护的科学养育环境和更美好的未来,是所有人的期盼,也是“阳光起点行动计划”一直以来的坚守。
“多年来,基金会始终在思考如何把助力儿童发展的社会试验项目做得更好,‘阳光起点行动计划’就是这一目标的体现。今后我们将继续从各方面提供支持,让更多项目点的更多孩子们受益,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目前,“阳光起点行动计划”已启动月捐,期待更多爱心人士加入,让我们共同守护每一个农村孩子的阳光起点!
(以下是参加本次活动的专家和学者及爱心机构代表)
(编辑:史浩宏)